枇杷(資料圖片) 廣州日報(bào)全媒體記者高鶴濤 通訊員呂田宣、鄺健華 攝
近期天熱多雨,空氣濕度大,如何通過食療趕走體內(nèi)濕氣?華南國家植物園藥園近年來開展了不少與大健康相關(guān)的藥用植物專題科普展,當(dāng)下市民非常感興趣的食療植物展正在火熱展覽中。
醫(yī)學(xué)史上有“醫(yī)(藥)食同源”之說,如常用中藥姜、桂,原本就是食用調(diào)料,豆類、稻米本是糧食,所以飲食療法較藥物療法有更悠久的歷史。華南地區(qū)的食療原則與中醫(yī)“治未病”的理念不謀而合,講究預(yù)防、及時(shí)調(diào)理癥狀。夏季是萬物生長、趨于成熟的季節(jié),北方干熱、南方濕熱。因此,夏季食療保健重在消暑、清熱,南方則要注意祛濕。
文/廣州日報(bào)全媒體記者黃嵐 通訊員華植宣
大棗性溫,味甘,歸脾、胃、心經(jīng),能補(bǔ)中益氣、養(yǎng)血安神。但不宜一次吃太多。
【木耳紅棗瘦肉湯】木耳10克,去核紅棗(大棗)5顆,豬里脊肉250克,生姜2片,鹽適量。豬里脊肉斬小塊、洗凈、“飛水”;木耳泡發(fā)、去蒂、洗凈;所有食材放入湯煲內(nèi),加適量水,大火煮沸,轉(zhuǎn)小火煲1小時(shí),下鹽調(diào)味即成。此湯可開胃、補(bǔ)血,產(chǎn)后貧血、痔瘡出血者適用。
【姜棗茶】去核大棗5顆,生姜半塊,龍眼5顆,枸杞子、紅糖適量。所有食材洗凈,生姜切細(xì)絲;大棗、生姜、龍眼、紅糖放入壺中,加入適量水,煲煮15分鐘,加入枸杞子,晾溫飲用。俗語說:“立夏姜棗茶,入伏三豆湯?!北静璺侥艽龠M(jìn)氣血流通,氣血不足、手腳涼冷者可調(diào)理飲用。
烏梅性平,味酸、澀,歸肝、脾、肺、大腸經(jīng),能斂肺、澀腸、生津。
【酸梅湯】烏梅15克,干山楂10—15克,干洛神花2—3朵,麥冬6克,陳皮1—3克,桂花適量,黃冰糖適量。除桂花外的所有食材,沸水沖泡倒掉,再放入壺中加入適量水,煮30分鐘;再放入桂花,煮2分鐘,晾溫即成。此方為經(jīng)典酸梅湯之南方改良方,能開胃、消暑、解膩。
【過敏煎】防風(fēng)、銀柴胡、烏梅、五味子各10克,甘草5克。所有材料洗凈,浸泡30分鐘,再放入砂鍋中,加適量水,大火煮30分鐘;濾渣取汁,晾溫即成。每日1劑,也可用于癢處外洗。本方為名醫(yī)祝諶予的過敏經(jīng)驗(yàn)方,適用于皮疹、蕁麻疹、瘙癢濕疹等。
枇杷性涼,味甘、酸,歸肺、脾經(jīng),能潤肺、下氣、止渴。枇杷不宜多食。脾虛者慎食。
【冰糖枇杷水】鮮枇杷60克,冰糖30克。鮮枇杷去皮、蒂、核(最好將中間那層膜也撕掉),洗凈,切塊;將枇杷、冰糖放入煲內(nèi),加適量水,大火燒開,轉(zhuǎn)小火煲40分鐘,晾溫飲用。本糖水能清熱潤肺。
【枇杷燉雪梨】鮮枇杷60克,雪梨60克,枸杞子6克,冰糖適量。枇杷剝皮去核,雪梨削皮、去蒂、切塊;將枇杷、雪梨、冰糖放入燉盅中,加適量水,加蓋,隔水燉1小時(shí),撒上枸杞子即成。此糖水潤滑清甜,能清熱去火。
薏米,中藥名為“薏苡仁”,性涼,味甘、淡,歸脾、胃、肺經(jīng),能利水滲濕、健脾止瀉、解毒散結(jié)。
【紅豆薏米水】薏米150克,赤小豆150克,冰糖適量。所有食材洗凈,放入湯煲中,加適量水,大火煮沸,轉(zhuǎn)小火煲煮1.5小時(shí)即成。本方有除濕健脾的功效,為夏季常用糖水。
【薏米陳皮茶】薏米30克,陳皮一小塊。將薏米、陳皮洗凈,放入壺中,加適量水,煮45分鐘,晾溫即成。此茶方能行氣化痰、利濕化濁。
橄欖性平,味甘、酸,歸肺、胃經(jīng),能開胃生津、化痰利咽。
【橄欖雪梨燉瘦肉】鮮青橄欖6顆,雪梨1個(gè),瘦肉150克,蜜棗1個(gè),枸杞子適量,生姜1片,鹽適量。青橄欖洗凈、用刀背拍裂,雪梨削皮、去蒂、切塊,蜜棗洗凈;瘦肉洗凈、切小塊、“飛水”;將所有食材放入燉盅中,加適量水,加蓋,隔水燉1小時(shí),下鹽調(diào)味即成。此湯味道清甜,能潤燥化痰,適宜秋季飲用。
(編輯: 吳嘉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