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大學時,導師的一個教誨讓我印象深刻,他說要經(jīng)營好業(yè)余時間,做點自己喜歡的事,這樣生活會“升值”。
不用上班的業(yè)余時間做點啥?玩,這是很多人的選項,休閑娛樂是一種精神上的放松,勞逸結合嘛,只要健康適度,也是一種生活方式。還有一些人,比如我,則選擇繼續(xù)打拼,在自己喜歡的賽道上或學習或實踐,讓自己的發(fā)展多一個可能。
我的工作朝九晚六,做的事務比較枯燥,但勝在穩(wěn)定。我喜歡花藝和寫作,人又閑不下來,所以,業(yè)余時間我做的事可謂豐富多彩——運營自媒體,當小博主、撰稿人,還在自學設計,準備再多個插畫師的身份。我已定下一個小目標:要出一本作品集,寫花花草草的事,自己配插圖。朋友們給我貼了一個標簽——“斜杠”青年。
我最早聽到“斜杠”這個詞,還是讀大學時導師說的,他是一位數(shù)學老師。有一次課后聊天,我說自己聽從父母的安排選了理科專業(yè),實際想當作家或者設計師,所以總感失落。導師對我說:魚和熊掌未必就不可以兼得,年輕人不要給自己設限。他說自己其實是一個“斜杠中年”,閑暇時是一個網(wǎng)文寫手,連載的是仙俠之類的故事。我看了一下他的網(wǎng)文,讀者還不太多,但故事天馬行空。老師說自己從小喜歡看網(wǎng)文減壓,看多了靈感冒出來,忍不住就把故事寫下來。沒有想過轉行的事,故事更新也不快,就是一個業(yè)余愛好,目的是讓精神愉悅與放松。我聽了若有所思,沒想到多年后,我也過上“斜杠生活”,每天因充實而快樂。
進入職場后,我越發(fā)覺得人生要懂得見招拆招——如果找到的工作正好是興趣所在,當然是極好的。但很多時候,平凡的我們要面對“被選擇”,比如,讀的學校,只是因為分數(shù)能夠達到錄取線;找到的工作,可能只是謀生所需,并非喜歡。怎么辦?有的人努力尋找工作的興趣點,力爭把工作變成愛好;有的人在做好主業(yè)的同時,用業(yè)余時間做自己想做、喜歡做的事。也許有一天,副業(yè)有成,變成主業(yè),成為事業(yè)。所以,進入職場后,不管是否順利,我們都要保持樂觀,不要給自己設限,這也是熱愛生活的表現(xiàn)。
人以群分,慢慢地,我認識或者關注了不少“同路人”。
有一個周末,我和曉微去看展,我倆在一個共同朋友組的“斜杠”群里認識,成為志趣相投的看展“搭子”。在展館前,曉微突然停步說“等一等”,然后在手機上一頓操作,過了一會兒,她笑著收起手機,對我說:“剛才我的小網(wǎng)店來了生意,我要趕緊處理,成交啦,看完展我請你喝奶茶?!蔽乙蔡嫠_心。曉微在一家藝術品公司做文員,她的媽媽開了一家小網(wǎng)店,賣生活用品。平時媽媽管理小網(wǎng)店,曉微下了班和節(jié)假日便幫忙打理。
我的身邊,還有一位“點贊之交”,在朋友圈里常發(fā)自己組織或參加公益活動的照片。上班時,他是一位大廚;下班后,他是一位熱心的志愿者。“贈人玫瑰,手有余香?!彼⑿派系暮灻屛腋袆?。
把業(yè)余時間安排得忙碌又充實,有的人是為了滿足興趣,有的人是為了生活豐富,有的人是為了精神寄托,有的人是為了將來有更多的發(fā)展在鋪墊……大家在業(yè)余時間做的事,常常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。閑暇也在忙碌,不累嗎?我的體會是樂此不疲,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,就算累,也是累并快樂著。當然,也要注意把主業(yè)和副業(yè)的關系平衡好,做到游刃有余,這也是一種生活智慧。
莫負韶華,把小日子規(guī)劃好,每天都有喜歡的事可以奔赴,你會更覺人間值得。
(云月)
(編輯: 廣州網(wǎng) 龍煜)